聽聽聽聽聽近日外媒报道,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LG化学、三星SDI和SK创新打算联手开发核心电池技术,成立了规模为1000亿韩元(约合9000万美元)的基金会,试图借此打造下一代电池产业生态系统。聽 聽聽聽聽聽在全球交通加速电动化的趋势下,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,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,提高电池能量密度、解决电池安全管理等问题正成为电池生产商们关注的重点。符合国家高能量密度标准的高镍电池会否成为未来电池的发展方向?下一步的动力电池技术究竟是什么?聽 三元锂电池已成主流聽 聽聽聽聽聽回顾我国的动力电池发展史,国内厂商的技术进步可谓非凡。从最初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流,到2015年三元锂电池后来居上,再到今年上半年三元锂电池取代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主流电池,不过短短三年。聽 ![]() 聽聽聽聽聽据了解,动力电池从磷酸铁锂往三元锂路线的转移并不是一蹴而就。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转向三元锂电芯开发,而早在国内快速转化之前,国外电池企业就已经在电芯化学体系上做出了变革。在近日召开的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,当升科技副总经理陈彦彬指出,"2014-2015年所用电池全是磷酸铁锂,在能量密度标准提升后,大家用于数码器材的三元材料和三元电池就直接装到了车上,这是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高的原因之一。"聽 聽聽聽聽聽目前国内三元锂电池体系均为镍钴锰酸锂(NCM)。镍在其中起到提高材料能量密度的作用,根据三种过渡金属离子占比不同,分为低镍的NCM424、NCM333、NCM523和高镍的NCM622、NCM811等材料。其产业化进程主要是从低镍的333、523等向高镍的622、811方向发展。聽 聽聽聽聽聽"当523的三元正极材料在230元/kg的时候,整个制造成本大概0.8元出头。"微宏动力售前技术总监马兹林指出,"如果三元材料532和811的成本都降到每吨18万以下,实际上铁锂的成本优势并不大。"聽 高镍化成趋势聽 聽聽聽聽聽众所周知,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要想真正获得市场认可,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。要想解决里程焦虑,必须提供高能量密度的电池。随着国际钴价的节节攀升,出于降低成本和提升能量密度双重考虑,提高三元材料体系中镍的比例似乎已成最佳选择。聽 聽聽聽聽聽"从圆柱电池来讲,目前是以523为主,可能有5%-10%的电池从原来的622转向811,一方面是钴价的影响,一方面是补贴标准的影响。"陈彦彬表示,三元材料高镍化发展是大势所趋,但如何发展,采用什么样的节奏,取决于电池技术过不过硬、成本控制能力强不强。聽 聽聽聽聽聽记者了解到,目前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达到140Wh/kg,才可以拿到相应系数的补贴,以至于众多厂商过度看重能量密度,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略。对此,猛狮科技研究院院长邓中一一针见血地指出,"单纯追求能量密度,车辆出事故的几率会非常高。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,一定要在保证安全,且成本与寿命可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意义。"聽 聽聽聽聽聽而对于高镍化高比能电池的现状,比克电池企管中心副总裁李凤梅认为,"镍比例越高,整个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就越差。遇到高温、外力冲击等情况,高镍电池会存在安全隐患。"安全红线的存在,加之技术突破不易,国内高镍电池的生产进度长期不理想。聽 聽聽聽聽聽近期宁德时代和当升科技等国内厂商的811电池开始推向市场,似乎证明国内厂商已经先于日韩逐步克服高镍电池的安全问题,但我国能否凭借高镍化"大跃进"式的发展完成在动力电池制造的"弯道超车",还需要静待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。聽 固态电池方兴未艾聽
|